您的位置: 首页 > 资金 > > 内容页

防范核辐射,这些做法是交“智商税”吗?

2023-08-31 07:10:35 来源:南方+

8月24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一时间,不少人担心自己接触的食品、物品是否受到了核辐射影响。


(相关资料图)

几天来,“如何防核辐射”的话题在国内持续引发讨论。有城市出现了“囤碘盐潮”,有商家打着“防核辐射”的标语,售卖碘片、防护服、核辐射检测仪……

吃碘盐、碘片可以防核辐射?穿上防护服就“百毒不侵”?也许,你会发现走过最长的防核辐射的路,就是商家的套路。

你踩坑了吗?我们盘点了近期市民防范核辐射的一些做法,并由专家释疑,速看!

1.食用碘片,真的有用吗?

早在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时,日本政府就对核电站附近居民发放核应急用碘片,用于防止甲状腺遭到辐射。

如今,碘片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防核辐射“神药”。很多人认为,只要吃了碘片,就能有效地预防核辐射的伤害。事实真的如此吗?

这是8月24日拍摄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无人机照片)。图源:新华社

研究证明,人体甲状腺是对放射性碘照射较为敏感的器官,大量的放射性碘照射可能会增加癌症的发生风险。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核医学科副主任张占文解释,发生核污染后6小时内,服用大剂量碘片后会“封闭”甲状腺组织,利用竞争性抑制原理,理论上可以减少放射性碘进入甲状腺组织,减少核污染对甲状腺产生危害。

但值得注意的是,碘片只对放射性碘起作用,对核污染中其他的放射性核素无效。

检索网购平台所卖的碘片,大多是以保健品名义来售卖的,且含碘量很少,一般属微克级,与核应急用碘片含碘量相差约1000倍。“这些碘片的碘含量还不如海带、紫菜或海苔的含碘量多。”张占文说。

专家提醒,碘片属于药品,长期服用的话,会出现甲状腺疾病,尤其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服用碘片后会对甲状腺功能造成很大的影响。

简言之,服用碘片应在医生或药剂师的指导下因人而用。

2.多吃碘盐,真的有用吗?

说完碘片,紧接着谈谈碘盐。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为了避险,我国部分地区出现民众抢购食盐的现象。

12年前,我国部分地区也发生过居民抢购食盐的情况。当时,权威部门曾辟谣,“通过食用碘盐无法预防放射性碘的摄入,把碘酒涂抹在甲状腺部位预防放射性损伤是不科学的”。

国内部分地区出现居民抢购加碘食盐的情况。图源:上观新闻

为什么会抢购食盐?

一方面,人们担心核污染水排海会影响食盐供应安全。不过很快,多地官方部门相继发声,表示国内食用盐供应充足,市民不必恐慌,更不必效仿囤盐。

8月24日,中盐集团第一时间发布声明,当前我国的食盐产品结构占比为井矿盐87%、海盐10%、湖盐3%,井矿盐和湖盐生产均不受日本核污染影响。

另一方面,部分人相信食用碘盐与服用碘片有相似功效。

在此需要明确,碘盐的作用是预防碘缺乏病,这类盐中的碘含量远低于碘片。

碘盐与碘片不能替换。我国规定,每公斤食盐的碘含量在20毫克至30毫克(以碘元素计);核事故中对成年人推荐的碘服用量约为100毫克。硬要对标的话,只有一次性吃3至4公斤碘盐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如此吃盐,现实不可行。

须知,过量的食盐摄入会增加心脏和肾脏负荷,造成高血压等疾病发生。

碘盐随买随用,不大量囤积,是最正确的选择。

3.购买核辐射检测仪,真的有用吗?

日本生产的商品,是否会受到核辐射影响?这种担忧也炒热了核辐射检测仪这一“小众高科技”。

多位售卖核辐射检测仪的商家表示,8月24日过后,购买量比往常要多很多。有商家客服回复,仪器可以测含X射线、贝塔射线、伽马射线的辐射,可测日本食品、化妆品、海鲜、矿石、大理石等。

核辐射检测仪将成为新一款居家必备吗?

图源:新浪微博

广州市放射卫生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辐射防护与核安全科主任王建宇提醒,放射性检测需要专业人员通过众多精密、精确、专业的仪器设备才能完成。

“市面上售价几百元的核辐射检测仪,其准确度、稳定性未经专业计量检测机构检定、校准,读数缺乏可信度,不建议普通民众购买。”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教授张永清也认为,放射性测量过程中,只有一个仪器还是不够的,还要有相应适合的方法,不同的核素有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测量,不同的样品有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没有专业的知识,用普通仪器是很难发现的。

专家还指出,这些检测仪的更换周期也很短,使用6个月到1年时间就需要重新校准仪器。通过二手交易购买的仪器有可能无法正常启动。

4.备好防护服,真的有用吗?

一套“防核辐射服”330元、一副“防核辐射眼镜”99元、一个“防核污染面具”89元……在这些商家的宣传标语中,“防核辐射”“防核污染”等字眼格外醒目。

张占文介绍,辐射分为外照射和内照射。外照射顾名思义是来自体外的照射,外照射的防护原则是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而内照射主要通过呼吸道、食道或者破损的皮肤进入体内,在人体内产生的照射。

图源:淘宝

对于日本核污水,我们担心的正是因为海洋污染,放射性物质可能最终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产生内照射。

预防内照射的原则是阻止放射性组织进入体内,但是一般的防辐射服理论上只能屏蔽外照射,显然对于预防内照射没有任何作用。

以医院介入科和核医学科为例,这两个科室的医生在给患者做手术和治疗时会接触辐射。因此,医生会穿上很重的铅衣,以屏蔽射线。若想防护效果好,会穿上至少0.5铅当量的铅衣。张占文说,不同射线的能量也不同,一般能量越高,所需要的铅衣厚度就要越厚。

相比较而言,审视网购平台所卖的防辐射服,薄薄一层衣物的防辐射作用,可谓微乎其微。

专家认为,未来我们更需要担心的是可能出现的内照射问题,并不是外照射影响。而预防内照射,穿防辐射服显然是没用的。

5.防范核辐射,还有哪些“智商税”?

穿白色衣服能阻隔核辐射——

在阳光下,我们穿白衣服会感觉比黑衣服更凉快。有人便认为,穿白色衣服也能反射核辐射。

之所以穿白衣服更清凉,是因为白衣服对可见光的反射率更高。与其他颜色的衣服相比,白色衣服在防核辐射方面,并不具备优势。

专家解释,核辐射防护的三要素为距离、时间和屏蔽程度,与颜色无关。不同颜色的衣服,对热辐射的吸收能力不同,但对核辐射的阻隔能力基本无区别。

午间,穿着防晒装备的市民在烈日下骑行。南方日报资料图

摆放仙人掌能够防辐射——

仙人掌不惧烈日,因此,很多上班族喜欢养一盆仙人掌放在桌上,认为它有很强的抗辐射能力。

其实,植物只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光、远红光(红外线)、紫光以及紫外线,这个是它们完成光合作用的保证。

但太阳中产生的“辐射能”与核污水产生的“辐射能”是两种概念,仙人掌能更好地屏蔽或者吸附这些辐射并无依据。

广州一园艺公司培育的仙人掌等多肉植物。南方日报资料图

涂抹风油精可以防核辐射——

此前,曾流传涂抹精油可以预防核辐射的说法,实际上,这种说法过于牵强,如果要说有什么科学道理,可能涂抹精油的皮肤不那么容易沾染到放射性尘埃,继而减少了体外放射性污染。

对于我们普通公众来说,面对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事件,要坚信国家有能力来保障国民的消费安全。

不焦虑恐慌,不信谣、不传谣,不盲目跟风抢购,相信我们都可以做到!

(部分内容来源于央视财经、南方都市报、江苏疾控、上海辟谣平台、中国军网)

撰文:话题研究员 厉思璇 魏伯航

剪辑:实习生 肖伊琳

策划:胡良光 尤立川

关键词:
x 广告
投资 产业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慧聪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12   联系邮箱:55 16 53 8 @qq.com